「我只是在管教孩子,我沒有錯。」
——許多被控訴有虐待孩子情事的父母也是如此。這種父母,會頑固地否認虐待的事實,認為自己「不過是稍稍做過頭」罷了,況且也只是為了管教孩子,「一切都是出自於愛」,他們是這樣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的。
更甚者,還會生氣自己的孩子不懂得「知恩圖報」,讓孩子抱持罪惡感。這就是如前所述的,他們只一心一意認為自己是正確的。這種執拗的想法,會讓他們只要碰到稍微不如意,就會認為是別人的錯,而將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,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。
更可怕的是,這類型的父母大多很擅長讓人抱持罪惡感,因此,孩子會覺得「都是自己的錯」。例如,為了發洩自己的鬱悶而毆打孩子的父母,會同時責備「都是你的錯」,孩子就會認為「都是因為我不好,所以才會被打」。
取自《都是為你好,難道我會害你嗎?》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各位朋友,晚安:
早上有朋友提醒,這類文章是推卸責任,我猜,他的意思是孩子藉著這種想法,推卸自己要負的責任。他的說法很常見,也很重要—如果我們只停在怪罪,有可能像對孩子暴力相向的父母一樣,常用怪罪在撇清自己的責任。
所以重點在理解,我們要先找到一個暫時的說法,去搞清楚自己過去發生了什麼事。即使不是自己的遭遇,去思考上一代人到底怎麼了,這也對我們的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有幫助。
所謂「暫時」的說法,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,最後我們藉著探索,會形成我們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,這是很自然的過程。我們藉著理解自己,走向療癒,能安撫自己,不再暗暗把錯怪到自己身上,重新做選擇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這樣也不錯。
被父母暴力對待,卻能走向幸福的路,也對父母感恩,這很值得恭喜。甚至,很值得分享出來,讓我們理解這中間的自我調適,是如何做到的。
版面上的朋友們,通常可以同時看到不同的看法。就我自己來說,我有時候分享的書,觀點也不完全一致,這也刺激思考,形成我們個人的判斷。
重點是,不是「不聽話就是錯」,好像父母說的,就一定是對的。我們可以開放自己,去聽聽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邏輯,去探究我們內心也常有相衝突的思維,最終我們能磨出適合我們生活的哲學。
祝願您,珍惜自己的獨特,不一樣也可以很美麗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請理解「自己的爸媽是可怕的爸媽」
【文/ 片田珠美】
若是一直因具有攻擊性的父母而煩惱,心中會抱持期盼「父母能感受我所承受的痛苦」、「他們能理解自己」的願望。
然而,具有攻擊性的父母是完全不可能理解你的痛苦的;所以也更不必期待他們會道歉。
因此,請放棄父母總有一天會洗心革面,理解你的痛苦,甚至對你道歉這樣的妄想吧。
抱持相同期待或幻想的,還有在法庭上的被害者或家屬,他們希望「將自己的人生破壞得亂七八糟」的加害者,可以意識到自己犯下多大的罪行,希望他們能向自己道歉─但是,能夠深刻感受被害者的痛苦,打從心裡感到後悔的犯罪者,是極為稀少的。要將自己的父母視為「犯罪者」,大多數人們的心裡或多或少還是會有所抵抗。然而,請回想起第二章所說的栗原勇一郎,他是這麼說的:
「我只是在管教孩子,我沒有錯。」
——許多被控訴有虐待孩子情事的父母也是如此。這種父母,會頑固地否認虐待的事實,認為自己「不過是稍稍做過頭」罷了,況且也只是為了管教孩子,「一切都是出自於愛」,他們是這樣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的。
更甚者,還會生氣自己的孩子不懂得「知恩圖報」,讓孩子抱持罪惡感。這就是如前所述的,他們只一心一意認為自己是正確的。這種執拗的想法,會讓他們只要碰到稍微不如意,就會認為是別人的錯,而將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,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。
更可怕的是,這類型的父母大多很擅長讓人抱持罪惡感,因此,孩子會覺得「都是自己的錯」。例如,為了發洩自己的鬱悶而毆打孩子的父母,會同時責備「都是你的錯」,孩子就會認為「都是因為我不好,所以才會被打」。
這種狀態下,孩子會持續責備自己,充滿罪惡感。然而,真正有錯的,明明是為了發洩鬱悶而毆打孩子的父母─所以,最重要的,是首先要發現「有錯的是父母」這件事。
但是,要接受「自己的父母是很可怕的」,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。所以,有許多孩子,不管被父母如何對待,還是不願意面對現實,只是以「父母都是為了自己,才會這樣做的」、「如果我更孝順,爸媽就不會這樣做了」等藉口來催眠自己。
然而,如此扭曲現實,逼自己看見父母好的那一面,只會讓自己更痛苦而已。有時候,甚至會影響身體狀況,造成頭痛、腹痛、心悸或噁心等症狀。因此,孩子應該盡早發現「父母是很可怕的」這件事實,並且,早日捨棄「父母會理解自己」的這種天真妄想。
.
以上文字取自
都是為你好,難道我會害你嗎?:揭開父母情緒勒索、遷怒、控制、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,停止複製傷害迴圈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52289
.
5/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89853315441996/
5/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266384843569683/
【因疫情取消】5/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89917322447609/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